2025年5月国内银行业存款利率调整,活期降至0.05%

<{股票配资}>2025年5月国内银行业存款利率调整,活期降至0.05%

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

【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】2025年5月,国内银行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,其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.05%,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存款利率“1%时代”。这一变化不仅重塑了储户的财富管理策略,也倒逼银行业加速转型,更折射出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。2025年5月20日2025年5月国内银行业存款利率调整,活期降至0.05%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率先将活期存款利率从0.1%下调至0.05%,3个月至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15至25个基点。次日,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浦发银行等8家股份制银行跟进调整,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降至1.25%和1.3%。以10万元定存为例,调整前1年期定存利息为1100元,调整后仅950元;5年期定存利息则从7750元降至6500元。这一轮调整是自2022年9月以来的第七次存款利率下调。2024年10月,国有六大行已将存款利率下调至低于2%,而此次调整后,1年期定存利率正式跌破1%。与此同时,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全面进入“1时代”,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%,3年期特定客户专享利率也仅1.5%左右。

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,直接冲击了依赖存款利息的储户群体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4月末,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.51%,较基期下降130个基点;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,余额宝和理财通收益率已降至1.33%左右。面对低息环境,储户开始重新审视财富管理策略。

“储户需适度调降对存款等产品的收益预期,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。”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建议。在资产配置上,黄金等避险资产重获关注。尽管部分商业银行下调黄金账户对客利率2025活期存款利率,但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,仍推动金价屡创新高。此外,外汇、股票、债券等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。

活期存款利率下调_2025活期存款利率_存款利率1%时代

存款利率下行对银行业的影响同样深远。2024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.2%,连续两年下降。尽管此次存款利率调降对银行息差、营收、利润的影响分别为上升7个基点、3个基点、6个基点,但若存款流失后银行通过利率更高的同业负债揽储,可能抵消部分负债成本下降。

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,银行需增加低成本存款比重,强化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,提升账户活跃度和客户黏性。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则建议,通过推进理财产品“真净值化”,减少非银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吸引力2025活期存款利率,缓解“负债荒”压力。

存款利率下行是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4月CPI同比下降0.1%,PPI同比下降2.7%,物价水平稳中偏弱为扩消费提供了政策空间。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判断,财政加力促消费等增量政策将很快出台,支撑后续物价走势。

低息环境旨在倒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。银行降息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降低存款收益,推动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消费和投资领域,从而激活经济活力。然而2025年5月国内银行业存款利率调整,活期降至0.05%,这一政策也考验着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。若存款利率过低导致资金外流,银行可能被迫通过高成本同业负债补充资金,反而增加经营压力。

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,既是对储户财富管理智慧的考验,也是对银行转型能力的挑战。对于储户而言,需适度调降对存款等产品的收益预期,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。对于银行而言,需在负债端成本压力下,通过业务创新提升客户黏性,同时优化资产配置以应对利率下行对营收的冲击。

展望未来,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,财富管理将进入精细化时代。储户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策略;银行则需在负债端成本与资产端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,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竞争力。在这一过程中,如何平衡政策目标、市场规律与储户利益,将成为银行业与监管部门共同面临的课题。